出国游升温必让国民见识多陋习少
过去我们一说出国、出境游,就是到新、马、泰等邻近中国的地方,而今天中国游客已经遍及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地方都将开放中国游客旅行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当然是中国三十年发展所积累的综合实力和国民实际财富增长的结果。中国公民出国、出境游的热潮还在继续升温。它所产生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后果值得全社会关切。一方面,出国、出境游让国人越来越多地接触了世界,见闻的增长和旅行经验的增加其实是关于外部世界的感性认知有了巨大的增长。鲁迅先生期望中国人能“睁开眼睛看”世界,但对于当时积弱贫困的中国,普通人出国游历还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中国作家的游记一直是中国新文学中重要的部分,普通人对外部世界了解的渴望大多是通过游记文学来实现的。而今天有机会各处旅游,对于中国人获得开阔的国际视野,增长对于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认识,对于避免那种由于坐井观天、视野狭窄而导致的片面性是大有帮助的。我们常说“游学”,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都说明游历对于增广见闻、开阔视野的重要作用。视野不宽容易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夜郎自大的自我陶醉和自我满足。认为自己一切都很了不起,盲目自信;另一种是盲目崇洋的自我贬低和自我矮化。这两者都是片面性的后果。游历的经验会让人对简单化和片面性多一些警觉和体察,会让人产生更多的明智和更多的自觉。另一方面,出国游其实也有利于通过“和而不同”的对话和沟通促进中国和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我们改掉一些陋习和毛病。出国游不仅会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和真实的中国人,也会促使我们改变不少由于不熟悉国际惯例、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造成的文化上的不适和矛盾。通过更多的接触,让世界各地人民看到中国今天的发展带来的中国人的新的精神面貌,看到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形态和形象。这有助于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有助于消除那种刻意的“妖魔化”和停留在冷战思维中的刻板的看法,让世界通过中国游客的现实的表现来了解一个开放的中国的多样和丰富。人们通过这些普通的游客可以看到中国渴望了解世界,渴望交流和增长见识的状况。也让世界了解,经历了三十年高速发展的中国其实已经融入了世界。当然,有些地方的公众对于中国游客有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对于中国游客的到来有经济方面的期待,也有增进相互了解的愿望。另一方面却对中国游客的一些习惯和行为方式有些议论和意见。当然,有些议论难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对于事物理解的差异而产生的偏见,对中国游客未必完全公平。但有些中国游客的举止确实不甚得体。这其实也是我们刚刚从相对比较封闭和对于外部世界相对隔膜中走出来,开始大规模出国、出境时难以避免的。当然,解决这样的误解和矛盾,既需要对方对中国游客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也需要中国游客主动了解当地的习惯和法律法规,尊重当地社会的要求,按照我们常说的“国际惯例”来行事。中国的媒体和旅行社等机构也需要更多地向游客普及国际知识,增强游客对当地文化和习俗的了解。游客在出国前也要做好准备,多学习一些知识,在旅行中感悟和体验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总之,随着“出国游”升温,势必带来一多一少的效果:见识多了,陋习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