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遭遇艰难时刻:成箱飞天茅台堆在库房
新厂大门上醒目的“国酒茅台”题字
茅台价格持续下滑 原料造假危机频出———
自封“国酒”的茅台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艰难时刻。在白酒行业整体不振的背景下,严控“三公”消费、塑化剂风波、涉嫌价格垄断、产品滞销、国酒商标争议、有机原料造假等危机频频爆出,将行业老大茅台送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然而,穿过茅台镇上的那道砖红色、气派的“国酒门”,看到的依然是一片宁静。制酒车间的工人一如既往地低头酿酒,优厚的待遇和稳定的工作让他们置身纷扰的世外,茅台的繁荣绝非假象。
但是,在这宁静背后的另一面,不安和焦虑赫然存在。包装车间外曾经车水马龙的排队取货景象不复存在,年前加班加点的包装车间现在下午3点就停工了,市场上应声而降的零售价让经销商开始向茅台施压,快速扩张的产能是否会在今年白酒市场疲软的环境下变得过剩?这些变化中存在的危机色彩快速地席卷着茅台。
日前,前往茅台镇,看到了风波中这家富有传奇色彩企业的AB两面。
直击
“巨无霸”的版图扩张
蜿蜒流过的赤水河是茅台海拔最低的边界。站在河边的大门向上看,整个厂区像一面巨大的扇子气势磅礴地“打开”。河对岸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茅台镇上的各色酒厂,蒸酒的烟雾在两岸弥散开来。
整个茅台镇地处海拔400余米的低热河谷地带,常年笼罩在雨雾中,特殊的气候、水质、土壤条件对酒料的发酵、熟化非常有利。千百年的酿酒历史让茅台镇上空形成稳定的微生物,共同决定了这片土地所酿酱香型白酒的品质。
镇上没有一家酒厂规模能和茅台这样的“巨无霸”相提并论。家住河对岸的张大爷今年79岁,曾在茅台做了近40年酿酒师。退休后的张大爷最爱做的事情就是隔着赤水河看茅台——60年间亲眼看着茅台建起了越来越多的厂房,工厂的边界“蚕食”着两边的土地,“这个厂区扇子越来越大。而最近几年,这个速度更是惊人。”
一位工人骄傲地告诉,“这里正在修建新的制酒车间,产能为每年3000吨。明年就将开始运转投产,为茅台的产能再添佳绩。”尽管“合理扩张,统筹发展”的道旗和口号在厂区内随处可见,但在茅台耗资几个亿修建的国酒文化城展厅内看到茅台向周边扩张、兴建五星级接待酒店、产能迈大台阶以及进*房地产业等更宏大的发展愿景。
回应
负面消息背后有基金公司?
整个白酒业遭遇的难题几乎都释放在茅台身上。“从来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爆出这么多针对茅台的负面。”茅台集团战略管理部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这段时间负责危机公关的部门几乎处于不断应对的状态中。“我们也不知道第二天会有什么样的爆出来。”
面对近期不断冒出的负面,茅台人觉得委屈。“他们并不了解真正的茅台。”一位从东部沿海城市来到茅台工作的科长告诉,前些年这里交通很不方便,络也不发达,在这里坚守的人们更多依靠的是对这家企业的信任与热爱。“做成今天这样有多不容易啊。”这位科长告诉,“我们怀疑,一些负面消息背后是在做空的基金公司。”
3月13日,《时代周刊》爆出茅台有机原料造假时,正在茅台集团采访。上午出来后,相关工作人员紧张地商定公告内容作为回应。公告并没有对该篇报道的疑点逐一回应,而是以冷静的陈述将茅台原料的来源进行阐述。媒体关注的疑点并未因此得到回应。对这样的回复方式,有关负责人告诉:“你说,我们没必要跟他们吵架吧?我们只要摆出自己的态度就可以了。”尽管态度十分真诚,但老大的心态难以掩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