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严敏
11月2日晚,林俊杰在演唱会上透露,前段时间自己生病了,本以为是简单的感冒,结果得了手足口病,嘴巴里长了七十多颗溃疡。
手足口病是家长们很熟悉的疾病。从传染病疫情监测分析,全市年手足口病总体发病水平略高于去年同期,呈“双峰趋势”,5~7月为第一发病高峰,10~11月为第二发病高峰。
目前仍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我们更需对此加以重视。
特别提醒的是,很多人都认为手足口病只是一种儿童病,但实际上,成人也有可能被传染。
美国疾控中心(CDC)关于手足口病界面的第一句是这样写的:手足口病是5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常见病毒性疾病,不过,有时也会发生在大龄儿童和成人身上。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人群对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但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临床上,以发热,手、足、口、臀等部位皮疹为主要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有咽痛。
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神经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者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一般可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由于成人病例较少见,临床上易出现误诊。普通病例需要与其他出疹性疾病如水痘、带状疱疹等鉴别。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很高。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可感染。
成人是常被忽视的传染源
一直以来,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儿童,成人病例较少且大多症状较轻。
这与成人免疫功能较强有关,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自身免疫低下也容易发病。
部分成人感染手足口病后不发病,完全没有任何症状,但是他们仍然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也就是所谓的隐性感染者。
然而,近几年,随着疫情的发展,成人手足口病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也有报道合并脑炎、睾丸炎等疾病的重症患者。
不管是成人患者或隐性感染者,都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由于成人活动范围大、携带病毒量多,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远远超过儿童患者。
家长是儿童的直接照顾者,一旦隐性感染或发病,其携带的病毒会直接作用在儿童身上,而儿童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将远高于成人。
成人尤其是医护人员,医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带菌者,更应该加以防范,避免被传染或者成为传染源。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通过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口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等引起感染。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预防手足口病,杭州市民众要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吃熟食、喝开水、晒衣被,并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经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进行清洁消毒。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5岁以下儿童居多,由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容易造成幼儿聚集性发病。
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
避免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加强孩子的营养,注意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每天晨起检查孩子手心、脚心和口腔等部位有无异常,注意孩子体温变化。
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一旦确诊,无论儿童或成人,特别是老人、孕妇及免疫功能不全者,都应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密切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在校儿童得病后不要着急去学校,要在全部病症消失后1周,持复课证明复课。
2.适龄儿童可接种疫苗
EV-A71型灭活疫苗可用于6月龄~5岁儿童预防肠道病毒EV-A71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基础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
视觉中国供图
3.托幼机构手足口病防控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等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停课等措施。
4.医院感染控制
接诊手足口病病例时,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诊疗区域环境和物品的消毒,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溴)消毒剂等进行消毒,75%乙醇和5%来苏对肠道病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