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对冠状病毒的集体免疫是过去的事
到今年年初为止的英国型变异株(阿尔法株)的流行中,疫苗被认为具有抑制流行的效果。英国在今年初的大流行中,从率先接种的80多岁开始,重症化患者首先减少,不久流行也开始趋于平息。以色列冬季的大流行与同时进行的接种疫苗的传播同步走向了抑制。
任何一个国家都规定了坎坷的生活限制,所以当然是以其效果为主体,但由于接种疫苗是从老年人开始依次进行的,所以根据年龄段的分析,从接种疫苗的一代开始,重症化·新感染都呈现出减少的趋势。
不过,这已经成为了冠状病毒的往事。研究通过接种疫苗控制流行的可能性的是阿尔法病毒。可以说由于三角洲的出现,这种希望破灭了。本文对其科学背景进行解说,以重新定义接种疫苗的目的。
光靠疫苗不能进行集体免疫
三角洲股的问题在于,与武汉的原有病毒、阿尔法病毒及其他变异株相比,传播流行的力量格外高。过去病毒毒株被认为一个感染者平均会扩散到2.5-3人。与此相比,阿尔法感染了三成左右的人,这导致了英国去年年末以来的大流行。
但是,三角洲毒株会感染比以往股多两倍的人(即一名感染者平均传染5-6人)。因此,一旦三角洲毒株的流行扩大,在人与人之间反复感染的过程中,感染者就会成为老鼠公式。这就是控制三角洲病毒疫情的难度。
此外,虽然有些情况,三角洲病毒会忽略对冠状病毒的现有免疫。免疫效果下降被认为是1-2成左右,但已知三角洲株即使接受过2次接种疫苗的人也会有相当程度的感染(注1),接受过疫苗的人会感染其他人从而扩大流行。
这些数字有很大的意义,从计算上来说,这意味着对于三角洲病毒,只要接种疫苗对冠状病毒具有免疫,或者自然感染后产生暂时性免疫,社会上大部分人都不会感染冠状病毒,流行本身就不会收敛。
也就是说,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希望仅凭疫苗就能实现对三角洲株的集体免疫从而自然平息疫情。
事实上,英国90%的成年人结束了第一次疫苗接种,75%的人接种了两次疫苗,但封锁全部解除后流行再次增加,截至写这篇稿子的8月13日,每天出现3万多人以上的新增感染者。
虽然实际上是根据三角洲病毒的性质预测的,但是由于三角洲的出现,接种疫苗导致的冠状病毒流行的自然平息没有了希望。这表明大爆发的出口策略变得更加复杂,人类对新冠传染病的应对将是长期的。
疫苗相当抑制重症化(但不完全)
在对疫情控制持悲观态度的材料齐全的同时,接种疫苗领先的英国和以色列等国的数据表明,疫苗将大幅降低重症化率。
现在的英国三角洲病毒大流行,如上所述,感染人数已经达到每天3万人以上,是春季大流行高峰期的一半左右,但每天的住院患者人数(重症患者发生数)为人左右,比春季高峰期的5分之1左右。另外,至今为止每天的死亡人数为人左右,与大流行的去年春天的第一波和今年年初的第三波相比,只需要十分之一。
另外,英国在7月下旬解除锁定后不久,新增感染者数量急剧增加,但令人费解的是,在急剧下降之后,最近住院患者数量和死亡人数都有增加的趋势。
锁定解除后不久的暂时增加,考虑到了7月上旬之前召开的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的影响,详细情况还需要今后的分析。
目前应该注意的是最近住院患者人数和死亡人数有增加的趋势。这表明即使疫苗接种了绝大多数,也很难制止流行。
虽然要看到英国流行的前景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疫苗重症化·抑制死亡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另一方面,应该强调的是,2次接种疫苗并不能完全防止重症化死亡。在现在三角洲股大流行的英国,重症化患者的详细情况还是以老年人居多。研究认为,这与接种疫苗带来的免疫效果在老年人会有些衰退,稍微减弱有关。
接种疫苗计划的目的在哪里
与接种疫苗领先的英国不同,日本处于必须同时应对接种疫苗和三角洲病毒的状况,这一点需要注意。因此,有必要根据三角洲的特性,重新明确接种疫苗的目的。
本周,福岛市发表了方针,将推迟对三角洲病毒严重化危险已经明确的40-50岁人群的接种,以20多岁和10多岁人群为优先。据说福岛市的理由是现在以20多岁为中心的年轻一代感染病例很多,所以打算用疫苗来抑制流行。
但是,考虑到疫苗并不能阻止三角洲股的流行,感染后的重症化率在10~20多岁较低,随着年龄的增长,为40多岁、50多岁而增高,根据福岛市的方针,牺牲者有可能增加。
这是目的的缺失造成的,和日本独特的“职域接种”存在的问题有关。在职场接种中,首先由大企业(也许很多人是可以在家工作的人们)等处于稳定地位的人们进行接种。另外,据说部分大学率先给健康的大学生接种疫苗。
各国的职业接种,为了维持社会基础设施,即使在坎坷下也需要工作,针对有感染危险的人们(公共交通工具的工作人员等)一直在研究实施。与此形成对比的话,日本职域接种的失真情况就很明显了。
不过,在英国接种疫苗,分职业接种进行的只有从事诊疗的一线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这原本首要目的是预防设施中的集群(不过,应该注意的是,由于三角洲的出现,即使是接种疫苗者也感染传播流行的例子在增加,这一目的部分崩溃)。第二,医务人员·护理人员很可能接触到冠状病毒感染者,因此也有将他们作为社会冠状病毒弱者来防御的目的。
但是,一方面在日本实施了医疗从业者的优先接种,另一方面护理从业者的接种至今还很晚。
而且,国家向自治体分发疫苗在自治体之间不平等。一方面在东京港区,暑假设立了儿童专用的接种疫苗会场,另一方面,在札幌等自治体,即使是8月初,65岁以上的老年人也只接种了2次不过5成。
本来在很多地区,由于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化的危险相当高的40多岁、50多岁的接种明显推迟。
如上所述,可以说至今为止的日本接种疫苗,在日本社会尚未共享接种疫苗计划的目的是什么的情况下,就按照泥绳式进行了。总的来说,日本的疫苗分发距离社会中受害者最小化的目标还很远。
疫苗谈义的负面
违背疫苗目的的讨论也表现在对引进阿斯特丽热卡疫苗的生硬应对上。阿斯利康疫苗以极少数人引起血栓为话题而领先。流行病学估计,这里可能有引进晚的经过,但另一方面报道不充分,英国多数人接种了阿斯特丽热卡疫苗,一方面副反应没有出现大问题,另一方面大多数人迅速进行了接种疫苗,拯救了6万人的生命
实际上,阿斯利康的疫苗和辉瑞等的mRNA疫苗,抑制重症化的作用都是相同的。据估计,mRNA疫苗中和抗体的诱导和感染本身的防止能力要稍高一些,但另一方面,也有数据显示,阿斯利康的疫苗对t细胞免疫的诱导效果更高。mRNA疫苗的副反应包括过敏性和心肌炎(心脏肌肉的炎症)。考虑到这些,“哪个疫苗好”的讨论意义不大。
在受到三角洲大流行威胁的情况下,在欧美被充分确认为效果和安全性的疫苗中,提到发热等轻微的副反应和小的感染防御效果的差异,陷入哪种疫苗最好的争论中,我认为实际上是颓废的。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如果不是已经接受过接种疫苗,或者明确会被优先考虑的人,在生命危险面前,其实是没有余力去在意这样的小事的。
结束语
随着今后三角洲的流行扩大,只要疫苗,恐怕得救的人们的悲剧也会增加。如果日本的接种疫苗是由老年人、糖尿病、高血压等对冠状病毒有微弱基础性疾病的人们等医学上的弱者顺序排列的话,那么,健康的人如果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应该有可以挽救的生命,没有后遗症的人。
冠状病毒还没有流行起来。接种疫苗也将讨论第三次接种,如果大爆发长期化,之后可能还会重复接种。如果出现其中获得新性质的变异株,也有可能出现追溯考虑目的的必要性。为了将来能更好地应对,有必要重新整理至今为止的问题吧。
注1)“突破感染”和片假名中流传着不完整的译文,是指没有通过疫苗防御的感染。疫苗防御的绽线感染。
笔者与任何一家制药企业都没有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