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陕西省疾控中心发布提示,每年的4-7月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立即送医,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手足口病分为普通型和重型两种,多数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一般一周左右就能自行恢复。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肠道病毒71型是导致我国重症手足口的主要病毒。人是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肠道病毒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托幼机构等易感人群集中单位容易出现暴发。
得了手足口病,家长怎么办?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家长不必过于惊慌。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医院。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医院治疗: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疾控部门提示,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医院。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或1周内同一班级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建议病例所在班级停课10天;1周内累计出现10例及以上或3个班级分别出现2例及以上病例时,经风险评估后,可建议托幼机构停课10天。建议接种疫苗,最好在1岁前完成接种,因为越小的孩子,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几率越大。
华商报记者李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