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开行:引领人民币“出海”
今年4月,中国三大*策性银行改革方案获批。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下称“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下称“国开行”)将积极支持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长期专注于“两基一支”的国开行与侧重基建投资的“一带一路”可谓“天作之合”。那么,稳步行走在“丝路”之上的国开行究竟是迈着怎样的步伐?
“国开行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4个国家中虽不设分行,但设有代表处和国别组,国别组是国开行的特色,如国开行上海分行就负责联系新西兰、澳大利亚。此外,国开行和驻外使馆商务处有密切联系,进行全面的国情国别分析。”国开行首席经济学家刘勇近日出席复旦管院“问学讲堂”时接受《第一财经》独家专访时表示。
当前,国开行在“一带一路”上步伐飞快。刘勇介绍称,该行成功运作中委基金、中俄石油、中巴石油、中土天然气、中缅油气管线,“我们还正在邀请招商集团在白俄罗斯联合组建一个开发公司,建立中白产业园。”刘勇更是建议,希望在“一带一路”上多用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模式,并希望以项目来带动人民币加速走出去。
“开发性金融”照亮“一带一路”
区别于一般商业性银行,国开行等*策性银行的最大特点便是“开发性”,按刘勇的原话一言概之——开发性金融就是“项目要有市场,长期要有回报”。这也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开发项目的要求完美契合。
刘勇解释称,开发性银行考虑问题必须目光长远,因为贷款期限往往长达15年。“例如,高速公路是国开行最早着手做的,但人们当时并不看好高速公路。之后是因为有了贷款修路、收费还贷这一模式,才增加了需求,促进了国家高速公路络的组成。这就需要未雨绸缪。因此,国开行发挥了导向、引领作用,也贯彻了产业、区域*策,这是国开行的优势。”
就“一带一路”的具体项目而言,国开行和俄罗斯之间的项目可谓规模最大。“我们与俄罗斯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分别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大量美元的贷款,俄方则承诺在2011年至2030年间向中国提供几亿吨的原油供应。”刘勇告诉本报。
再如“中缅油气管线”,线路长约2380公里,通过缅甸皎漂直接到达昆明。该线每天向中国输送几十万桶来自中东、非洲的原油以及大量产自缅甸近海的天然气,绕过马六甲海峡,尽量缩短了路线,这样可以减少沿线地缘风险,确保能源安全。
此外,中国正在建设的中老铁路也是其中之一。刘勇表示:“这也涉及到国家正在倡导建设的泛亚铁路,泛亚铁路东南亚段包括东、中、西三条线,都是从我国的云南昆明出发,经过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国,在泰国曼谷汇合后经吉隆坡直达终点新加坡。”
值得一提的是,国开行正在邀请招商集团在白俄罗斯联合组建一个开发公司,建立“中白产业园”,简而言之,将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中新两国的苏州工业园区模式复制到国外,一是输出国内产能,二是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二者形成补充。
虽说进出口银行也致力于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但其角色与国开行仍存差异。“进出口银行主要做买方和卖方信贷,促进设备的进出口,另外国家也会给其提供优惠贷款,用以在国外开展项目。而国开行只有商业贷款,因为从历史发展来讲,国开行长期专注于两基一支项目,如基础设施。根据央行口径,国开行占到同业外汇贷款的28%,为第一大外汇贷款行。”刘勇解释道。
“一带一路”引领人民币“出海”
当前,中国正在大力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也将使得这一进程变得更为顺畅。
刘勇表示:“从国开行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在一带一路上多用PSL(抵押补充贷款)的模式,并希望以项目来带动人民币加速走出去。”
就国开行过去的实践,国开行曾提供委内瑞拉100亿美元等值人民币,委内瑞拉则用这笔钱在中国采购家电及货物。这无疑推动了人民币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是人民币汇改十周年。回顾过去的10年历程,人民币波幅一扩再扩,波动趋势也更加符合市场的供需情况。
刘勇更是表示了对人民币的信心,“当前,已经有57个国家加入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G7只有两个国家没有进入,可见中国的全球影响力。同时,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在进行五年一次的SDR(特别提款权)篮子货币组成审核,一旦人民币此次加入SDR,我认为其影响不亚于中国当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人民币可以作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币种,无疑将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全球影响力。”
不可忽视的是,人民币“出海”的步子已经走得越发扎实。在去年9月,英国发行30亿元人民币债券,人民币也因此间接成为了英国储备货币,这代表了这一老牌发达国家对人民币的信任,人民币在国外的储备地位大大提升。同时,中国已经与其他国家签订了3万亿元货币互换协议。
“我认为,只要中国经济没有大的波动,人民币走出去的速度、加入SDR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大,而且当前外汇双向波动的趋势已经较为明显,我相信中国今后在参与全球战略布局的道路上会越走越好。”刘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