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华商韬略原创
丨作者:张军智
“亲爱的复星同学们:尽管万分不舍,身体原因,在这里要跟你们暂时说声再见了。从今天起,我将辞任在复星管理层和董事会的工作……”3月28日深夜,上海最大的民企之一,复星集团的CEO梁信军,突然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宣布辞职。
作为复星集团最初的两个创始人之一,梁信军与郭广昌在过去25年间,让3.8万的资本变成了亿,年,更是交出了净利润.7亿,业绩大涨27.7%的成绩单。一向以“铁搭档”形象示人的复星二人组,毫无征兆之下,其中一人选择裸辞,出乎所有人意料。
瞒着家人,辞掉复旦的工作
梁信军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年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成了一名团委老师。在团委,梁信军很快与大他两岁,同样是留校的老乡郭广昌成了好朋友。
两位20多岁的年轻人,时常在一起交流思想、畅想未来,“志向远大”的郭广昌一门心思想去美国,以便将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有年暑假,梁信军与郭广昌带领学生到浙江参加社会实践,他们参观了很多优秀的企业,目睹了风生水起的民营经济热潮,深受触动。在两人看来,复旦的工作看似体面,但相较在市场大潮中的激流搏击、创造财富,一心搞科研,按时上下班的学校生活,实在过于平淡。两个充满理想与激情的年轻人,心中就此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一批政府机构、科研院所的知识分子纷纷主动下海创业。这一年,怀揣美金,在美国领事馆外徘徊良久的郭广昌,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放弃了多年的留学梦想。他随即找到梁信军,告诉他:不出国了,准备辞职办公司。
梁信军用实际行动支持了郭广昌。他瞒着家人放弃了复旦的“铁饭碗”,悄悄办了辞职手续。凭借郭广昌借来的留学经费,加上梁信军的一点积蓄,两人注册成立了“广信科技咨询公司”。“广信”分别取郭广昌的“广”和梁信军“信”。
自此,两个日后名动江湖的年轻人,一个26岁,一个24岁,开始了自己的商海生涯。
好口才赚到第一桶金
复旦工作时,梁信军与郭广昌经常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让他们掌握了专业的统计方法,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考虑到很多国内外企业入驻上海时,一定会对上海的市场有调研需求,两人决定将广信的业务集中在市场调查和咨询方向。
成立之初的广信,“蜗居”在一间15平米的平房里,公司最值钱的固定资产是一台的电脑,公车是台28自行车。郭广昌与梁信军每天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寻找项目。从受人尊敬的“复旦老师”变成“游商”,两个年轻人并不沮丧,反倒很快乐,因为每天接触不同的公司、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以及追逐梦想的过程,都让他们倍感新鲜。
年,台湾元祖食品公司准备进军内地,第一站选择了上海。为了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元祖发布招标会,寻求一家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为其服务。看到招标公告后,梁信军与郭广昌非常激动,如果能拿下这个大客户,创业的第一步就算站稳了。
但激动很快被不安代替,公司资质太新,过往没有什么优秀的案例,团队也没几个人……
梁信军与郭广昌带着资料来到招标办公室,宽敞空旷的办公室里气氛紧张,他们小心翼翼地递交过去材料,工作人员扫了一眼就放到一边,告诉他们回去等通知。
离开时,郭广昌紧张地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梁信军一把扶住了他。两天后,元祖食品通知郭广昌,广信的资质已审核通过,让他们准备参加竞标会。
竞标会现场,元祖食品市场部负责人,要求郭广昌和梁信军在20分钟内,阐述他们对项目的理解以及市场调查的方法。梁信军拿出一份项目建议书,里面详细地罗列了样本采集数量、调研对象特征、调研方式、分析方法……紧接着,他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项目整体实施思路。
随后的问答环节里,梁信军对答如流,发挥极为出色。他的表现让部门负责人深感惊讶。对方没有想到,这个年轻人考虑得比他们还周密,调研的方法又如此细致与科学。元祖与会人员经过简单沟通,当场一致决定和广信合作。
拿到项目后,梁信军与郭广昌开始带队进行市场调研。彼时做街头访问时,往往会赠送一些小礼品,有些调研员为了尽快完成问卷任务,只管赠送礼品,对问卷填写把关并不严格。梁信军和郭广昌为了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决定放弃聘请临时工,全部用自己的人。
因为问卷数量巨大,团队人数又有限,俩人每天起早贪黑,经常是几块面包、两瓶水就过一天。有次好不容易采集的问卷,却在天黑收工时被治安管理员没收,俩人都快哭了,好在治安管理员没有为难他们,只是说“我看你们也是读书人,怎么不好好在办公室里待着,跑到大街上干这种粗活来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嗓子哑了,脸也晒黑的梁信军和郭广昌,交出了一份全面详实的市场调查报告。他们的态度、速度、详实的数据、专业的分析结论,以及梁信军个人出色的口才表达,得到了元祖食品老总的高度评价,老总还额外追加两万元作为嘉奖。年,上海市职工平均月工资元,而他们俩这一单生意赚了30万!
有了元祖的案例,“广信”接连拿下了太阳神、乐凯胶卷、天使冰王等公司的市场调查项目,成立不到10个月,他们便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万元。
郭广昌传记《昌运复星》一书中描述称:“梁信军是典型的智商高又极通世故的人,伶牙俐齿,有问必答,在为元祖做咨询的时候正是他的出色发挥才使得广信赢得了机会。”
“顺藤摸瓜”,赚到0万
年,在外做得风生水起的梁信军和郭广昌,吸引了同学汪群斌、谈剑、范伟的加入,组成了后来商界闻名的“复星五虎将”。考虑到再用“广信”作为名字有些狭隘,年,公司正式更名为“复星”。
郭广昌后来说:“因为我们几个都毕业于复旦,有一份浓浓的母校情怀;复星还有聚集英才之意,‘聚则一把火,散则满天星’;更因为‘复星’与‘复兴’同音,我们胸怀家国情怀,希望为中华复兴做点努力。”还有人戏谑称,“复星”暗藏的意思是“复旦牛”。
年之后,上海冒出了越来越多的咨询公司,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此时保健品市场却异常火爆,当时的中华鳖精、乐百氏生命核能以及太阳神都赚得盆满钵满。为了从保健品市场中分到“一杯羹”,复星很快推出了一款保健品“咕咚健身糖”,但不久之后,舆论对保健品的质疑之声四起,咕咚健身糖也未能幸免。这一仗,梁信军与郭广昌辛苦赚到的万几乎全部赔光,又回到了28自行车的“起点”。
正当团队为失利而苦恼时,郭广昌发现了郊区有家房地产公司,房子滞销。几个赔光了本钱的年轻人,最大的优势就是“脑瓜”。郭广昌试图找开发商,以中介的方式帮助其销售房屋,但这个想法遭到了梁信军的强烈反对。
在梁信军看来,房地产是陌生领域,要想成功无异于撞大运。郭广昌跟梁信军谈了一个晚上,最终才说服老伙计。多年后,梁信军给创业者建议时提到“复星,并不是一开始就找准了方向,而是我们上来把能够赚钱的方式全都干了一遍,几个月后发现不行,还得走另外一条路。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而不是想象出来。”
上海大华地产集团高层回忆说,“当年几个年轻人每天骑着自行车来要求见领导,想给我们代理楼盘。开始几天没有人在意,但他们很执着,几乎天天来,一等就是一天,像我们员工上下班一样。领导最终被打动了,给了一个楼盘让他们代理……”
但如何将郊区的房子卖出去,地产商都没有办法,几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能有什么“灵丹妙药”?
复星团队的想法是把楼盘推荐给上海的“有钱人”——留学生家庭,但如何找到留学生家庭却是个问题。梁信军提出了一个思路——顺藤摸瓜,到出入境管理处找名单。经历一番周折,在校友的帮助之下,他们幸运地拿到了名单。
通过向留学生家庭邮寄楼盘广告的方式,复星代理的楼盘卖得火热,期间他们拿到了更多代理权,地产中介业务越做越大。复星团队接着尝试了一系列新颖的广告形式,包括在报纸上集中投放大篇幅广告,配合地面的夹报广告、DM直投广告……宣传效果出奇地好,滞销的楼盘一到他们手上,大多销售火爆。是年,复星就赚到了0万。
自此之后,复星在地产界站稳了脚跟,十多年后,以中介起家的复星地产,发展成了中国地产界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驶入生物医药领域,赚到1个亿
做地产中介期间,梁信军一次邀请大学同学聚会,郭广昌作陪。作为遗传工程学科毕业的学生,梁信军与同学席间多次谈到“生物工程”和现代医药的广阔前景,郭广昌一下被吸引住了,他静静聆听着其他人讨论这门学科的高技术含量,内心思量着其中的机会。
复星在医药领域有什么机会,郭广昌拿不准,但梁信军对这一领域相对熟悉,外加同样毕业于遗传工程学专业的范伟、汪群斌,他们讨论后提出,未来在基因工程检测的产品方面,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这给了郭广昌极大的信心,复星随即将刚刚赚到的0多万,全部投入到基因工程检测的产品开发上。
梁信军、汪群斌每天和技术人员泡在实验室,24小时开展工作,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个小时……历经半年的艰苦奋斗,复星成功开发出了乙肝DNA核酸试剂盒。借助这款产品,心肌炎患者不必进行心肌切片,通过血清就可以进行确诊,极大方便了患者。
随后,复星又找到了一种新型基因诊断产品——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为乙肝病毒的检测诊断提供了新手段。年,PCR乙型肝炎诊断试剂上市,复星赚到了第一个1亿元。
复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崛起,甚至引起了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