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近4时,安溪第二十中一14岁男生王某在校园内突然死亡。
王某与何某是同班同学,平时也是好朋友。
10月12日,事发前,何某有去拍打王某的肩膀,两个人随后笑着推来推去。
何某不小心撞在一女生身上,何王两人突然发生口角并相互推打。
两人被同学劝开之后,王某走向走廊,突然倒地不起。
学校尽快将其送医后,仍抢救无效死亡。
13日安溪县公安局发布通告称,王某与男生何某发生扭打后猝死,死亡原因待进一步调查。
安溪县公安局局长说,王某身上并无严重的外伤,按照通报的说法,“王某的死亡符合猝死特征”。
又是一起“猝死事件”!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叫人扼腕痛惜,已无法挽回这条鲜活的生命。
最近关于“猝死”的报道越来越多,而且年龄逐渐年轻化。
4月14日,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一名未满16周岁男学生,在进行集体跑步活动中晕倒,医院后,抢救无效身亡。4月24日下午,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某中学的初三学生小李,在下午2点的体育课上,跑步时突然后仰摔倒猝死,鼻子和嘴里都是血,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4月30日下午,湖南长沙湘郡未来实验学校一名学生上体育课中猝死。8月5日,湖南高一学生小王在军训期间突然晕倒,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9月2日,太原清徐初三学生乐乐跑步突发疾病身亡。9月9日,山东临沂费县睿文学校一初三男生,在上体育课跑步时突发猝死。
究竟什么是猝死?哪些行为会诱发猝死呢?
猝死的病因可分为两大类,即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
所谓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患者突然死亡,其中急性心梗是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所谓非心源性猝死,也称非心脏性猝死,指患者因心脏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10%~20%。主要是肺梗塞、脑血管意外等。
青少年猝死的原因是什么?
1.运动过少
中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被坐在教室或者家里看书学习占用了,而很少能走进运动场,运动的习惯不仅没有养成,而且很多家长还会认为“体育会影响学习”。
2.熬夜太多
目前学习竞争的压力不断增加,青少年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经常熬夜,根据医学研究,人体在白天与夜间的生理节律有明显的不同。白天主要以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分解过程为主,而夜间则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和物质代谢的合成过程为主,所以紊乱的作息时间会扰乱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作,长久以往导致猝死。
3.暴饮暴食
心脏病最容易在吃饱饭后发作,切记!本来就有胸痛、心脏不好的人,就不要过度吃动物内脏、鱿鱼等胆固醇高的食物,这样的悲剧实在太多了。
4.剧烈运动
运动会学生猝死的新闻不用说有多少了,一方面是确实是现在的孩子们身体素质太差,另一方面,当运动中出现头晕、胸闷、胸痛的现象,立即停下来,别管什么考试和体育精神了,你要明白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5.气温变化
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时候,血压波动也会变大,从而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或主动脉夹层等症导致猝死。另外,冷热交替时极易引起感冒,而感冒病毒有可能会侵犯心肌引起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诱发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也是导致猝死的常见原因。
现在孩子们压力都很大,学习生活节奏都很快,所以遇到身体不适千万不要硬扛,不要让身体透支。
平时要重视日常体检,不要忽视感冒、发烧等小病。
1.规律作息
长时间熬夜势必会使得睡眠不足,身体细胞得不到足够修复,降低心脏机能,特别是血管和心脏承担着很大的负担。
2.控制好情绪
遇到重大变故时,要控制好情绪,先冷静下来,回避刺激,暂时忽视目前的不幸和痛苦的事情,与家里人倾诉交流,或者听听音乐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尽量减少焦虑、悔恨等等心理状态。
3.定期锻炼,每周三到四次
青少年平时在课后可以适当锻炼。与跑步和散步相比,快走更加科学健康,建议一周可以快走三到四次,每次半小时左右。
4.饮食合理,劳逸结合
饮食以“多纤维、低盐、高蛋白、低糖、低脂”为原则,保护好血管和心脏;同时应控制体重、避免剧烈运动,以步行、骑车、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为宜。
5.身体有异样要及时就医
猝死前往往有疲劳、昏昏欲睡、自我感觉心力不济、经常感冒等,如果此时认识到危险正在袭来,及时去看医生、调整心理状态或休息,就可能避免。
本期编辑:杨子叶
来源:紧急呼叫、安溪县公安局等
《安徽启蒙狗》法律顾问:何振国(安徽九华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