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TUhjnbcbe - 2021/11/18 13:51:00

核心提示:

出身中医世家,幼秉医训,师承家学,博览群书,精研经典,博采众家之长,从医50余年,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对内科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尤为擅长,能够运用中西两法解决内科疑难杂症,完成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一、基本情况:出身中医世家,尤擅中医内科

贾太谊,男,汉族,年生,河南省方城县人,中医主任医师,中医内科专家。

他出身中医世家,幼秉医训,师承家学,年毕业于河南省卫生厅(现为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带徒班,医院的主任医师,20世纪80年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进修中医内科。

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50余年,研创了“珍菊汤”“护首汤”“中风Ⅰ~Ⅲ”方、通脉糖浆等方剂,并逐步进行完善,临床疗效显著。

他发表学术论文64篇,主编著作8部,荣获科研奖3项;诠释了《本草纲目》《千金翼方》等医学典籍,参与编写大型书籍《中华经典医书》。

二、学术思想:注重辨病、辨证相结合

贾太谊博览群书,精研经典,根据中医传统理论,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他善于治疗内科疾病,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能够运用中西医疗法治疗内科疑难杂症以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如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脏神经官能症等。

贾太谊临证处方,随证选用经方、时方、自拟方或民间验方加减化裁,组方精妙,药味不多而选药精确,方剂少则二三味,多则十一二味,主次分明,轻巧灵活,注意气血阴阳,动静刚柔相制宜,制方务求稳妥,祛邪不避重猛之药,补虚勿忘补中有消,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贾太谊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认为病证结合治疗疾病,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就目前临床实际来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基本上有3种形式:一是在辨病的前提下分型辨证,即在明确西医病名的诊断以后,将疾病划分为若干亚型,然后进行治疗;二是以辨证为本,辨病作为参考;三是宏观整体的辨证与辨病用药相结合,就是从整体上调整人体阴阳失调,同时在局部选用针对疾病的有效药物,把二者结合起来。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疾病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知病必须知证,知证又必须先知病,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明确诊断,明确疾病的关键所在,弥补辨证的不足;辨证可以宏观地把握正邪的势态,把握阴阳消长之机,以证求因,辨明疾病的症结所在。比如脑出血和高血压病都可能出现神志昏迷、言语蹇涩、肢体偏瘫,甚至抽搐、壅蔽清窍的症状,在没有辨病的时候,同样可以遣方用药,取得疗效,但对病的症结所在毕竟不清楚;一旦明确诊断,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更具体,治疗上更有针对性。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不同的疾病可有共同的证,所谓异病同证,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个性的一面,应先研究其同性。比如中风的风瘀阻络,癫痫的风痰上扰,同属于“风痰”范畴;外伤性脑病的“血瘀证”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血瘀证”同属于“血瘀”范畴;肾精不足,髓海不足可见于痴呆症、震颤麻痹综合征等,同属于肾精不足、髓海不足所致。其中,可有共同点和不同点,必须把各自的特点分析清楚,才能综合诊断,取得明显疗效。实际上,这是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的结合,也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进一步深化。例如,同一种痴呆症的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见于少儿或者老年人,由于机体不能充养髓海,以致髓海空虚,“精”也有所不同,所以治疗疾病时也应有侧重点。

三、经验之谈:治疗冠心病、病*性心肌炎

善用经方验方治疗冠心病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的简称。贾太谊认为,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等病证的范畴。关于其症状,《金匮要略》中提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肩背痛,短气”,中医对其病理认识总结起来是“瘀血阻络”。《素问·痹论篇》记载:“心痹者,脉不通。”这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者冠状动脉痉挛,致使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胸部发作性疼痛不适,同出一辙。

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贾太谊提出冠心病病位在心脏的观点,其发病诱因是血压高、血脂高、糖尿病和吸烟等。他认为,其病机是心脉不通,瘀血、痰浊、气滞,而痰浊、气滞的产生又是长期以来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结果。

遵照《*帝内经》关于心为“阳中之阳”“心主血脉”“主神志”的论述,贾太谊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症状为本虚标实。同时,本虚是心气虚、心阳虚或者心血虚;标实,主要表现为血瘀、痰阻、气滞。

治疗冠心病,贾太谊常用活血化瘀的血府逐瘀汤、化痰的枳实薤白桂枝汤和治疗气滞的四逆汤等加减,以缓急止痛,继之应缓则治其本。他根据《难经》记载有“损其心者,调其营卫”的观点,分别以益气、养阴(当归补血汤,生脉饮加减)治疗疾病。此外,他认为,在临证时,应注意疾病与脏腑之间相关的问题。他遵照《*帝内经》中有“必先五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的论述,分别予以疏肝、补肾、健脾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以突出整体治疗的优势。结合多年的临证经验,他认为健脾很关键,因脾既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生痰之源,脾不健运,则气血生化乏源,心之气血得不到滋生,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会加重病情。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突出脾的运化作用。

贾太谊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以正虚邪实,本虚标实为主,正虚以心气虚为主,邪实首推血瘀,其次以气虚血瘀贯穿冠心病、心绞痛始终。他强调,冠心病的病位在心,其本在肝脾肾失调,肝郁气滞,脾虚生痰,肾阳亏虚。以上原因皆可导致心阳痹阻或者心气亏虚,不能推动血脉正常运行,停而为瘀。由此可见,瘀血是在其他病因影响下形成的病理产物,最终导致“不通则痛”,因此在临床上时常看到阵发性胸痛,向左肩或者右肩放射,胸闷并伴有气短乏力、心悸气短、纳差纳呆、咳喘痰多、舌暗红苔白腻、脉弦滑或者结代等。针对这些症状,他分别采用疏肝、健脾、补肾、理气化痰、温通心阳、祛寒散结、益气养心等疗法治疗疾病,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病*性心肌炎

病*性心肌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依据临床特点将其归为中医学“心悸”“怔忡”“胸痹”范围。贾太谊认为,本病属于温病范畴,由感受风热或者湿热邪*所致,内因为正气不足,尤其以心肺阴虚为主,瘀血、痰浊为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耗气伤阴为主要病理变化。

贾太谊认为,中医药治疗病*性心肌炎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常用的清热解*类药物有明显的抗病*作用,而一些补益药物既能抗病*又可调节免疫功能,通过中医辨证论治,可从整体上提高或者调整免疫功能,清除或者防止病*感染,减轻病*对心肌的损害,促进炎症消退,使受损细胞愈合,改善心肌功能,对合并症也能进行整体治疗。目前,关于急性心肌炎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中医药对急性病*性心肌炎的认识,制约着疗效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完善急性病*性心肌炎证候诊断标准和辨证规范,构建诊疗评价标准、评价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形成优化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