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谢克强医生科普宝宝身上常见的皮疹
TUhjnbcbe - 2022/5/19 22:40:00
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index.html

Q最近论坛里的妈妈都在问孩子出皮疹的事情,您能不能给我们简单讲述一下该如何初步掌握一些皮疹的鉴别方法,也好根医院,不耽误病情?

A皮疹是儿科疾病最常见的一种体征,因皮疹的形态、分布以及出疹前后机体的不同表现,可以对皮疹进行鉴别诊断。虽然家长大多不是医生,但是根据以下的一些症状,还是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再根据轻重缓急及时请医生进行诊治。

发热的皮疹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

幼儿急疹是婴幼儿常见的发疹性疾病,可能是病*感染引起的传染病。患儿主要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为主。6个月~1岁最为多见。此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幼儿一般感染1次,感染2次少见。潜伏期是8~14天。本病为散发病例,不具有流行性。

临床表现:

●发热,可以高热达39℃~41℃,一般持续3~5天,个别孩子可能出现热性惊厥。

●“热退疹出”是本病的特点。皮疹多为不规则的斑点状或斑丘疹,用手按压皮疹可以褪色。全身均可见皮疹,多是从颈部和躯干向四肢发展,前臂、小腿和手足极少见皮疹。一般1~2天消退,不留痕迹。

●有的孩子同时伴有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症状。颈部的淋巴结可能肿大。尤其是耳后或枕后淋巴结增大更为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治疗

多喝水,休息好,饮食注意营养搭配,屋内每天通风换气2次以上。

●如果孩子发热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如果达到39℃医院就诊。

幼儿急疹在发病初期(皮疹没有出来前)医生往往不能做出诊断,只有皮疹出现医生才能明确诊断,一旦皮疹出来疾病也就要痊愈了。此病愈后良好,家长无须担心。

风疹

风疹由风疹病*感染,儿童时期常见,是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的急性流行性传染病。6个月内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抗体保护,很少发病。传染源可能是已经感染的病人,也可以是没有发病但是带病*者或胎内感染的新生儿。本病多在冬春季发病,可以在集体中流行。潜伏期长短不一,为10~21天。其传染期在发病前几天开始至发疹后5~7天结束。

临床表现:

●发热:多为中度热,少见有高热。持续1~2天,发热3天的少见。有的孩子伴有咳嗽、咽痛、流涕、头痛、呕吐和结膜炎。

●发热1~2天面部出现皮疹,之后出疹迅速遍及全身,包括手足心均可见。皮疹色淡,略高于皮肤。皮疹一般早则出疹后2~3天消退,以面部皮疹先消退,晚则4~5天消退,个别病人在疹退后遗留色素斑。

●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出疹前即有肿大者对早期诊断有帮助。随着病情好转,淋巴结肿大逐渐消退。本病可以并发中耳炎、支气管炎、脑炎、肾炎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者偏低,分类中淋巴细胞早期减少,晚期增加。

治疗:

●目前无特效治疗。发热时可以多喝水,服一些清热解*的中药。如果体温高于38.5℃可以用退热药。

●其余症状对症处理。

●屋内要做好通风换气,注意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食物。

目前,我国1岁的孩子接种风疹疫苗(或者麻腮风三联疫苗),保护率达95%,可持续7年以上。疫苗接种后6~8周保护抗体达到高峰,6~7岁、12~13岁、18~19岁各加强1针。

本病隔离从发疹至出疹5日后。发病1周左右可检测到抗风疹病*IgM抗体。预后良好。

注意患儿不能接触孕早期妇女,一旦妊娠3个月内的准妈妈感染,其对胎儿的严重危害往往是不可逆的,例如容易引起胎儿畸形、白内障、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耳聋、严重智力障碍以及其他一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麻疹

本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病原体为麻疹病*。患过麻疹的孩子可以获得终身免疫。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或者通过第三者作为媒介进行传染。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晚春最多。潜伏期9~14天。(请参见本书“2个月的孩子为何会出麻疹”相关内容)

临床表现:

●发疹前3~4天可见高热、流涕、结膜炎、流泪、轻咳。口腔内可见口腔麻疹黏膜斑,这最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发热第四天出现皮疹,先见于耳后,继而见于发际、颈部、脸,遍及全身,最后达四肢。皮疹大小不等,呈暗红色。疹出2~5天后按出疹顺序从上向下逐渐消退。

●少数麻疹患儿可能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喉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喉喘、肺炎,如中耳炎、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炎;其他系统的并发症,如心肌炎、肾小球肾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胃肠道并发症,如胃肠炎、肝炎、阑尾炎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炎等。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常减少,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高。治疗:

●对麻疹尚无特异性抗病*疗法。患儿在家卧床休息,保证足量的液体摄入。室内空气保持新鲜,给患儿吃易消化的食物。

●做好患儿眼、鼻、口腔护理,发热可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在医生指导下可以使用中药治疗。

目前我国规定,在孩子8个月的时候可以接种麻疹疫苗,或者18个月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咽炎及皮疹为特征,多发生在温带,热带极少见。本病一般在冬春季发病,经过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玩具和一些物品间接传播。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患此病,好发于2~10岁的孩子。潜伏期1~7天,一般为2~5天。本病治疗着重是控制感染的扩散,所以患儿应隔离至咽部炎症消退,一般为7天。密切接触者一般不需要隔离,但是要密切观察,发生感染立刻隔离,并且口服消炎药。

临床表现:

●发热:轻症为低热,1~2天降至正常;重症体温可达40℃以上,1周内退热。

●体征:一般在发病1~2天出现皮疹,出皮疹的顺序为耳后及颈部→躯干→四肢→全身。皮疹略突出皮肤,为弥漫性针尖大小,压之褪色,去掉压力皮肤很快恢复原样。患处皮肤摸起来很像摸砂纸一样。口、鼻周围不充血,形成“环口苍白圈”。在腋下、肘部、腹股沟以及臀部可见横线状疹。1周后皮疹脱屑,轻症皮疹不典型。初期舌苔为灰白色,舌体边缘充血水肿,发疹后3~4天舌苔脱落,舌体呈草莓样。

●血常规化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尿常规检查可能出现一过性蛋白尿、镜下血尿

治疗:

●卧床休息,防止继发感染。患儿可以进食流食或半流食,每天用淡盐水含漱数次。脱屑时如果皮肤瘙痒,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

●青霉素或阿莫西林是首选治疗药物,患儿如果对青霉素过敏,可以口服红霉素。疗程7~10天(中途停药很可能复发)。

病后3周应该经常检查尿和心电图,及早发现并发症如肾炎或心肌炎。

水痘

水痘是常见的、较轻的、通过接触或飞沫传染的急性病*性传染病。初次感染是水痘,再次感染可出现带状疱疹。多见于6个月以后的各个年龄段。孕晚期也可以通过胎盘传给胎儿,造成新生儿期出水痘。冬春季发病多见,为高传染性疾病(从发病前1~2天,可持续到所有水痘干瘪、结痂,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一般一次发病,终身免疫。但水痘痊愈后,病*会终身存在于神经节内,待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沿神经节支配的神经走向复制,即发生带状疱疹,其疼痛剧烈难以忍受。水痘病*潜伏期11~24天。

临床表现:

●发热,一般在39℃以下。

●发热当天即可出皮疹,为水疱样皮疹,也有的在发热1~2天后出现,以躯干、头皮多见,进而发展到面部、四肢。典型的表现为红斑疹、疱疹、结痂的疹子同时存在。有的孩子口腔、咽部和结膜也可以见到红色丘疹。本病偶可并发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肺炎和败血症。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分类也没有变化。

治疗:

●发热时多喝水,可以吃退热药如泰诺林(记住:不要给孩子吃阿司匹林或含水杨酸成分的药物,这些药物容易增加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吃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皮肤清洁,可以洗澡,勤换衣服,以预防继发细菌感染。不要抓破水疱,以防感染,只要水疱不破,一般痊愈后不留瘢痕;如果抓破水疱容易感染皮肤可能留下小的瘢痕。

●使用抗病*药物:如阿昔洛韦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感染治疗有效。对有免疫力的儿童感染水痘不推荐使用阿昔洛韦抗病*治疗,但可以考虑给中重度疾病(如免疫系统功能较弱,或患有湿疹等皮肤病)的孩子使用。具体请遵医嘱。

●不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或任何一种可能影响孩子免疫系统的药物。

目前可以使用水痘疫苗预防,此疫苗为减*活疫苗,可90%预防水痘的发生,即使发生,症状也较轻。尽管水痘疫苗不能预防带状疱疹的发生,但可降低其发生率。对于免疫系统功能比较弱或者有免疫缺陷孩子不要接种此疫苗。12~15个月接种第一针,然后4~5岁加强1针。目前水痘疫苗已进入我国扩大免疫疫苗接种程序。(请参见本书“水痘疫苗”相关内容)

手足口病

请参见本书“手足口病的护理、治疗与预防”相关内容。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通过人们聚集、密切接触和皮肤黏膜创伤传播。成人患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引起,主要累及皮肤、黏膜、眼睛和中枢神经系统。新生儿、免疫缺陷儿童和重症营养不良患儿一旦感染可发生严重的全身疾患,甚至危及生命。有的人感染单纯病*不见得马上发病或者没有治疗彻底,其病*在身体中潜伏下来,一旦遇到内外环境的改变就会被激活而发病或再次发病。

此病先侵犯皮肤,临床上主要表现在小儿皮肤、黏膜可见聚集几个薄壁的水疱,7~10天破溃,生痂愈合。患儿可以发生急性疱疹性口腔炎、复发口腔炎和唇疱疹、疱疹样湿疹、眼部感染、生殖器疱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引起脑膜炎,一些新生儿往往从产道(产妇有生殖器疱疹史)获得感染。对于一些免疫缺陷的患儿会造成感染扩散,危及生命。目前治疗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是主要抗病*的药物,具体治疗方案要遵医嘱。其预防措施主要是避免皮肤与黏膜创面暴露。免疫缺陷或慢性复发者可应用阿昔洛韦预防。

川崎病(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这是一组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属于风湿性疾病范畴。目前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支持该病可能与感染因素有关。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本病主要侵犯5岁以内的小儿,多见于6个月~1岁半的孩子。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7~14天或更久。体温常在39℃以上,双侧眼结膜充血,口唇潮红并有皲裂或出血,杨梅样舌、口腔及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出现潮红。发热2~3天皮肤出现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或猩红热皮疹。10天后出现具有特征性指趾端大片状脱皮。同时出现急性非化脓性颈淋巴结肿大。此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本病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急性发热期,为2周内;第二期为亚急性期,一般病程为3~4周,多数体温下降,症状缓解,指趾端出现大片状脱皮合并血小板增多;第三期为恢复期,5周以后至数年。

急性期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和粒细胞百分数增高,半数以上有贫血、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超声心电图检查也可协助诊断和病情的判断。此外血生化也有助于诊断。

绝大多数川崎病预后良好,经过正规的、适当的、系统的治疗,2~3个月都可以逐渐康复。只有极少数患儿可合并心血管、关节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其他并发症。

本病治疗主要是给予阿司匹林、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和皮质激素类药物。

不发热的皮疹

●痱子(请参见本书“如何区别痱子和湿疹”相关内容)

●丘疹性皮疹(请参见本书“何为沙土皮疹”相关内容)

●湿疹、荨麻疹(请参见本书“孩子为什么会得湿疹”相关内容)

●出血性皮疹

●过敏性紫癜:是以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炎或关节痛、腹痛、胃肠道出血及肾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属于风湿性疾病的范畴。

孩子在发病前1~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发病多急剧,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主要分布在负重部分,如下肢远端、关节周围。下肢以臀部多见,一般两侧对称。皮疹初为淡红色,以后转为紫色或棕色,同时可能还伴有荨麻疹等关节肿胀疼痛;常常伴有腹痛、呕吐。患儿会出现血便或者大便潜血阳性。皮疹一般1~2周内消退,不留痕迹,少数可以迁延至数周或数月。化验室检查血小板正常,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正常;出血严重者有可能贫血;可见蛋白尿或血尿。白细胞总数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阳性、抗链球溶血素阳性、血浆IgA增高。

急性期卧床休息,保证每天的液量摄入,有消化道出血可以进流食。如果因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需要抗生素治疗。注意寻找和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否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需要咨询诊治医生。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请参见本书“孩子患的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吗”相关内容)

文章摘自张思莱科学育儿全典

专家简介

谢克强,儿科副主任医师,本科学历,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儿科临床工作近二十年,曾任大儿科主任(普儿和新生儿)近十年,阳江市医学会儿科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曾先后医院进修普儿和新生儿。经常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的儿科学术会议。掌握了儿科最新的诊疗技术,对儿科(普儿和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善长咳嗽、哮喘、发热、腹泻、腹痛、发育、营养不良等相关方面疾病的治疗!对儿科的一些疑难杂症也有一定的造诣。

致力于儿科科普知识,防病、治病、健康教育。做宝妈、宝爸可以信赖的朋友,为宝宝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本人看病原则:能门诊,不住院;能吃药,不打针;绝不乱用、滥用激素、抗生素。用最简单、实用的方法解决问题

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谢克强医生科普宝宝身上常见的皮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