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心包多为双层囊袋结构,分为脏层及壁层。心包腔(脏层心包与纤维壁层之间的腔隙)内存在少量起到润滑作用的浆膜液。可固定、保护心脏,阻止肺部、胸腔感染扩散,还可防止由于血容量增加等因素导致心腔迅速扩张。
如发生感染、肿瘤等疾病,可能引起心包病理改变。通常心包疾病可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性或免疫性。如根据病程分类,心包疾病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
急性心包炎指病程<6周,多为病*感染引起。其他引起的因素还包括细菌感染、尿*症、自身免疫疾病等等。
如患者检查后仍然无法明确引起急性心包炎的病因,即为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或特发性急性心包炎。
通常急性心包炎患者特征表现为在胸骨后、心前区疼痛。如为病*感染所致的急性心包炎,多在感染症状出现10-12天后出现胸痛。一般疼痛可放射至左肩臂,以及颈部、上腹部等。通常为尖锐性疼痛,可因咳嗽、深呼吸、吞咽等行为加重。如为感染性心包炎患者,多伴有发热;如患者伴有心脏压塞,还可有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急性心包炎患者进行检查,可发现心包摩擦音,多位于心前区,胸骨左缘第三、第四肋间摩擦音最为明显。如深吸气、或给听诊器胸件加压,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增强。通常心包摩擦音持续存在,持续时长从数小时至周。如随疾病发展心包积液增多,分开心包,可发现摩擦音消失。
通常根据症状、体征,心包炎较易确诊。如无法确诊,还可进行血清学、胸部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等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其中超声心动图可确诊并判断心包积液含量,判断血流动力学是否由心脏压塞导致,其对急性心包炎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急性心包炎需注意与其它可引起急性胸痛的疾病相鉴别。如心肌梗死、夹层动脉瘤破裂等。
确诊为急性心包炎后,患者需积极治疗。通常治疗包括病因治疗、解除心脏压塞、对症支持治疗。
一般建议患者卧床休息至症状缓解,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镇痛。如症状未得到缓解,可用布洛芬或消炎痛、秋水仙碱等药物。必要时,也可应用吗啡类药物镇痛。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缓解症状。患者伴有心脏压塞,需立即行心包穿刺放液。如心包炎反复、激素无法控制,患者疼痛剧烈,可考虑采取心包切除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