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讯(通讯员刘姗姗)29岁男子小陈(化姓)在外就餐时突然晕倒,呼吸心跳骤停,生命垂危,由紧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接力胸外按压了40多分钟。危急关头,重症医学科团队紧急用上ECMO(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心肺功能,日夜坚守不放弃,成功挽救了这个年轻的生命,患者即将出院。
“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4月18日,医院重症医学科门口发生的一幕让人破防,小陈的妈妈突然激动地跪下,不停地向医生说着“谢谢”!
6名医护接力胸外按压40多分钟救回男子
小陈今年29岁,平时身体很健康。4月初,他开始出现腹泻、乏力的症状,并没有在意。4月9日晚上7时许,他和女友在江汉路附近吃饭时突然晕倒,急救车赶到后迅速将医院。医院急诊科时,小陈已经没有自主呼吸和心跳,急诊科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
一下、两下、三下……急诊科刘振兴医生、刘天城医生等6名医护人员轮番上阵,为患者进行不间断的胸外心脏按压。在抢救过程中,小陈反复出现室颤,医护人员多次给予电除颤。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急诊科。抢救室外,小陈的妈妈和女朋友焦急地来回走动,心急如焚。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患者还没有生命迹象,但急诊科医护人员并没有放弃,在持续40多分钟的胸外按压和电除颤等抢救后,小陈终于恢复了心跳,但情况仍十分危险。经过多科会诊,专家们一致认为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是唯一办法,且需要立即施行才有生还的希望。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同意使用ECMO治疗。
“医生,求求你们救救孩子。”小陈的妈妈泪流满面,跪在地上祈求医生。大家赶紧将她扶起来,安慰道:“您放心,我们一定尽全力抢救。”
“救命神器”ECMO护航5天
随后,小陈被立即送入重症医学科。虽然患者恢复了心跳,但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重症医学科ECMO小组成员对患者实施抢救,由于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根本摸不到动脉搏动,这给动脉穿刺置管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辉、副主任医师龙鼎、魏波华主治医师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了穿刺置管。ECMO设备预冲后,医生立即连接血管导管,ECMO开始运转。暗红色的血液从静脉导管引出,然后经过膜肺氧合,转变为鲜红色的血液再次注入患者体内。ECMO成功上机后,小陈的氧饱和度才得到好转。
“脑复苏关键在于亚低温治疗,科室通过ECMO、血液净化和冰毯等,确保患者体温维持在34℃,亚低温持续超过24小时,以减少脑细胞氧耗量和进一步损伤。”重症医学科主任喻莉介绍。
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一刻不敢松懈,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护士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小心为他翻身、拍背,在翻身过程中确保患者身上的导管不移位、不脱离。
在ECMO、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博及持续血液净化等支持治疗下,小陈的生命体征平稳、神志转清。4月14日,小陈成功撤除了ECMO及床旁血液净化治疗,15日撤除了呼吸机和主动脉球囊反博辅助。
重症医学科专家团队在查房时,患者比出胜利的手势。
4月18日,小陈即将出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喻莉、副主任医师杨*辉向小陈的妈妈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小陈的妈妈突然很激动,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哽咽道:“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孩子爸爸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如果儿子再有什么意外,我真的……”喻莉主任和副主任医师杨*辉一把扶起她,握着她的手说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暴发性心肌炎凶险可夺命
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喻莉表示,这次成功挽救这个年轻患者的生命,离不开多学科协作。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十分凶险的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死亡率高达50%以上,患者通常比较年轻,多为青壮年。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感染,一旦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当病*侵犯到心脏,就会迅速出现心肌受损的表现,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导致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
专家提醒,暴发性心肌炎关键在于预防,平时多锻炼,避免熬夜,提高免疫力。感冒后要注意充分休息,不要硬扛,如果出现了胸闷、头晕、心慌、全身极度乏力,尤其伴有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