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治流感各有侧重
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等国内外多个机构发布的流感诊疗指南及共识均指出,孕产妇、老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属流感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因其身体等特殊性更容易感染流感,且感染后的病死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更应及时采取规范化的治疗措施。
孕产妇
尽早进行抗病*治疗
孕产妇感染流感进展较快,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因此,《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中指出,妊娠中晚期、分娩或流产后2周内的确诊或疑似流感的孕产妇,发生重症流感的风险更高,建议住院治疗;疑似或确诊的孕产妇重症流感病例,建议尽早转诊医院;低风险的流感或疑似流感孕产妇,以院外治疗为主,以减少交叉感染。
孕产妇与疑似或确诊流感感染者密切接触后,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病*药物;在流感流行季节,孕产妇出现流感样症状,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应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治疗,不必等待病*检测结果;在发病48小时内开始进行抗病*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治疗中获益。
疑似或确诊的流感孕产妇,应尽早进行抗病*治疗。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为抗病*治疗的常用药,至今尚未发现对孕妇和胎儿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哺乳期间抗病*药物安全性的数据有限。目前认为奥司他韦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很少排泄到母乳中,用药不影响母乳喂养,但尚缺乏关于扎那米韦在母乳喂养期间安全性的研究。
老年人
注意卧床休息做好疾病期护理
老年人往往患有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等基础疾病,患流感后肺炎的发生率高于青壮年,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
老年流感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避免虚脱和水、盐、电解质平衡紊乱。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进食后以温盐水或温开水漱口,保持鼻咽及口腔清洁。高热和疼痛较严重者给予解热镇痛药。高热、中*症状严重者应静脉补液和物理降温。有细菌性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老年流感患者在护理时要注意:发热期应定期监测体温;对全身酸痛或头痛明显者,可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必要时服用解热镇痛剂类药物;伴有肺部炎症或心肺功能不全者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困难者应取半卧位,给予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加强支持治疗;对患者可进行隔离管理,待退热后48小时方可取消隔离措施;室内要加强通风,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要及时消*,对食具、用具及衣服可采用煮沸或日光暴晒等方法消*。
儿童
避免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两岁以下儿童患流感,并发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较成人常见,同时易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
儿童流感的治疗原则是,评估患儿的一般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症状起始时间及当地流感流行状况等,以确定治疗方案。
《儿童流感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指出,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流感病*药物治疗,合理使用对症治疗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
凡确诊或高度怀疑流感,且有发生并发症高危因素的患儿,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及流感病情严重程度,都应当在发病48小时内给予治疗。实验室确认或高度怀疑流感的住院患儿,不论基础疾病、流感疫苗免疫状态,如果发病48小时后标本流感病*检测阳性,亦推荐应用抗病*药物治疗。
此外,儿童还可选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抗感颗粒等中成药治疗。对于咽痛、目赤、高热、咳嗽、痰粘的患者,可选用具有清热解*、宣肺止咳的中成药来进行治疗,常用的有连花清瘟胶囊、银*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儿童可以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口服液等。
慢性病患者
密切监测基础疾病及时治疗原发疾病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指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同龄的健康人相比,感染流感病*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疾病或者死亡,其流感相关的住院率和超额死亡率明显高于未患病者。
也就是说,像患有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等慢性病患、患有免疫抑制疾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很高。
由于慢性病患者机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被感染。一旦感染病*后,病症较重,病程也会较长,还会加重原有的慢性病,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其基础疾病并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如有合并症时,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由于感冒加重原发疾病病情。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董超李娜
值班主任
范宏博
转载及投稿
-转
邮箱:ln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