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是万物丰收的季节,杭州的街坊楼台,桂花千里飘香;断桥苏堤,游人如织共赏秋日美景;然而就在这个美丽的十月,陪伴两代杭州人的著名主持人崔健老师却溘然长逝,如同深秋的落叶般悄然飘落,猝然而令人心碎。
崔健老师离世的官方讣告[1]
秋天该很好你若尚在场
你或许不记得她的姓名,或许不能历数她的事迹,但你一定熟悉她的声音,一定曾经被她音容笑貌所感染。她是杭州电视台的第一代女播音员,也是电视台公认的“最美女声”。
照片中的崔健老师精神抖擞,神采飞扬[2]
她的声音曾飘荡在杭城的大街小巷,磁性美妙地播报《杭州新闻》中一例例生动鲜活的“大城小事”,成为无数杭州人的精神陪伴。她精力充沛,曾担任《西子屏》、《一瞥大海》、《社会与法律》、《OKSunday》等众多栏目主持人,涉猎广泛,多点开花;她还曾获金话筒奖和该省十大主持人等荣誉,和*、*、*等人一样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人之一。她的落落大方与知性美丽成为杭城两代人的记忆[1][2],是名副其实的“VoiceofHangzhou”。
然而就是这样的她,在一周前的10月31日因突发心脏病在浙大二院抢救无效后去世[1]。官方虽未公布详细疾病信息,但依照专业知识推断,大概率是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急重症引发的心脏性猝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是在和死神博弈,而仅有少数幸运儿能“侥幸”取胜。
在这里我们要提到医学上2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CA(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SCD),前者指的是有是指心脏活动的突发停止(即骤停),表现为患者无反应,无脉搏搏动迹象,呼吸急促或没有呼吸运动[3]但骤停不一定代表永久停止,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心脏除颤等急救措施,就有可能逆转局面,起死回生,但如果失败,则会进入不可逆的死亡阶段,即心脏性猝死。
近年来猝死事件频上新闻,在名人中有侯耀文、高以翔、撒切尔夫人等事件让人猝不及防,心有余悸,在普通人群中,学生、白领、警察、医生、工人......下至00后少年,上至八旬老人,几乎所有年龄段所有职业都出现了猝死报道,而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
年高以翔心脏性猝死,享年35岁[4]
年美国心脏协会推算:美国每年有35.6万例院外SCA和20.9万例院内SCA事件[3]而我国SCD发生率为每10万31.84人,推算中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年[4],相当于一个县市在地图上消失。
数据还显示:平均每天有人猝死,每1分钟有1人猝死,在美国SCA的抢救成功率不到10%,在中国则不到1%[3][5],即便在猝死的那一瞬间就进行抢救也不代表就能抢救成功,这个概率谁都不敢拿命来做*注。
那么,心脏性猝死到底和哪些心脏病有关呢?猝死的机制其实十分复杂,牵扯的心脏疾病种类众多,主要包括以下:
冠心病:冠心病是SCD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其引发的ACS(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缺血性心脏病占SCD的80%。研究显示约有半数ACS医院之前死亡,其中大部分是SCD[3],可以说是万恶之源,罪魁祸首。
心律失常:88%的心源性猝死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5],尤其包括Q-T间期延长、TdP(尖端扭转型室速)、室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室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类严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而最新研究表明,心衰若伴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NVST(非持续性室速)、LVEF显著减低0.25、晕厥或先兆晕厥,则有更高的SCD风险[3]。
心肌疾病和其他结构性心脏病:包括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肥厚型心肌病(HCM)、心脏瓣膜病、左室肥大、心肌炎、高血压、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等。此外还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3]。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还提出了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lSCA幸存者;
l有SCA家族史者;
l室性心律失常/晕厥发作史者;
l心肌梗死后患者;
l任何原因引起的LVEF低下者[3]
其中,心肌病听起来不如高血压、心肌梗死等名词那么耳熟能详,但事实上它离我们并不遥远。
年,崔健老师的后辈,浙江电台动听美女前主持人郭梦秋就因心脏性猝死先于崔健老师近10年去世,享年25岁[6]。
郭梦秋平时工作繁忙,给心脏病爆发埋下隐患[7]
郭梦秋平时性格开朗,身体健康,还参加过快女、花儿朵朵等选秀节目,对生活充满梦想和期待。然而年的某天,她突然出现心脏骤停,医院时已无生命体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医生判断为“重症暴发性心肌炎”,而起因居然是一场感冒,更准确的说是由病*性感冒引起的病*性心肌炎,最终暴发导致的结果[6]。
病*不仅可以侵袭上呼吸道,也可侵袭心肌,心肌一旦受损可引起心肌病,甚至引发致命后果。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心脏性猝死和如此多的心脏疾病有关,那么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心脏疾病,就能有效防治心脏性猝死的发生。而在这方面,未雨绸缪永远优于亡羊补牢,毕竟心脏性猝死的治疗和抢救是以秒计算,而预防却以年月计算——每年的健康体检和筛查,是发现潜在心脏病,防治病情进一步进展的最优突破口。我们收集了一些进行心脏筛查的病例,赫然发现很多典型病例:
1.一名25岁年轻小伙子(和郭梦秋同岁)心电图检查发现:
最快心率达到次/分(正常人60-次/分);在6天内发生心动过速次,占总时间的20.63%;自己却毫无察觉。
2.74岁老人平时感心慌,胸闷,查心电图发现:在6天内出现多源室性早搏次,占总心搏数的9.27%,其中成对室早36对,短阵室性心动过速1阵,构成二联律15阵,构成三联律阵。
3.60岁阿姨发生晕厥,查心电图发现在6天内:二度-高度房室阻滞(部分二度房室阻滞呈2:1下传心室),而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能是心脏起搏器适应症!
4.16岁花季少女,体检发现异常,进一步做心电图检查发现:大于2.0秒的长RR间期次(均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最长2.45秒,远大于正常人。
我们可以看到,男女老少皆可心脏病,而有效的心电图筛查则是找出心脏问题的利器,并详细记录其类型、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发作特点等,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将心脏性猝死扼杀在摇篮中!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上述检查中,有好几位患者是在6天中发现一系列症状,那为什么是6天呢?在一般常识中,心电图检查就是插上导线,在床上躺30秒就可以完事的“快速检查”,最多就是挂上一个名为“Holter”的仪器,进行24h-48h的监测,那为什么会有长达6天的心电图检查呢?
事实上,这就是最新投入应用的新型心电图检查——卡帕奇心电贴。目前传统心电图依然存在一些技术缺陷,包括检测窗窄,检测率和阳性值低的问题,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监测时间短(短则30秒,长则48h),对很多心脏疾病来说,这样的检测时长远远不够。而卡帕奇心电贴和院内大型心电设备不同,被检查者只需要将一个小的贴片贴在胸前,即可进行长达7-14天的心电图检查。
卡帕奇心电贴采用了柔性设计、进口医疗辅料可等大大提升患者佩戴的舒适度,对患者的生活几乎无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进行监测。作为国内唯一一款连续7天监测的心电设备,卡帕奇的心律失常7天检测率已经提升至96.6%[8]
崔健老师最后的朋友圈的内容令人潸然[2]
她的死亡很轻很轻,在我们心里却很重很重。我们推荐人人每年进行一次心脏监测,动态、实时和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心脏健康,让崔健老师、郭梦秋这样的心脏性猝死的悲剧不再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